人群模块-创新
新的人群
“不能再重蹈覆辙了”
为了避免重蹈旧世界由于主流价值观的崩坏、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榨取、放任不管的污染、全球各国的分裂与狭隘自保等等而毁灭的结局,新世界将采取以下措施:
严格的监管和法规制定
- 制定严格的核能安全法规,确保所有核聚变设施都符合最高的安全标准。
-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,负责监督核聚变技术的安全运行和废物处理。
透明的信息公开
- 确保所有核聚变项目的信息公开透明,让公众了解项目的进展、风险和安全措施。
- 定期举行公众听证会,让民众参与到核能政策的讨论和决策中。
教育和公众参与
- 加强公众素质教育,引导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。
- 加强核能安全和辐射防护的教育,提高公众对核能技术的理解。
- 鼓励公众参与核能项目的监督,包括环境影响评估和安全审查。
多元化能源策略
- 发展核聚变技术的同时,不放弃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,如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,以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。
- 实施能源多样化政策,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技术创新和研发
- 投资于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,特别是安全和废物处理技术。
- 推动国际合作,共享核聚变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安全标准。
资源公平分配
- 确保能源和资源的公平分配,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导致的社会不公和环境破坏。
- 实施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政策,减少资源浪费。
环境和生态保护
-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,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核能开发的影响。
- 建立自然保护区,保护生物多样性,防止生态破坏。
应急准备和响应
- 建立完善的核事故应急响应体系,包括预警系统、疏散计划和医疗救援。
-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,确保在发生核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。
国际合作与监督
- 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制定和遵守国际核安全标准。
- 参与国际核安全监督机构,确保全球核能开发的安全和透明。
通过这些政策和社会措施,可以在新世界中平衡核聚变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、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,确保核能技术的安全、可持续利用,从而避免旧世界的问题在新世界中重现。
区块链+
应用
目前暂时运用在选举/投票方面。
制度规范
参与主体资格制度
- 选民资格审核制度:明确选民的资格条件,如年龄、国籍、居住地等,并建立严格的审核流程。选民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明,经系统验证后才能获得投票资格。同时,建立选民信息数据库,确保每位选民的身份信息准确无误。
- 候选人资格审查制度:对候选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,包括其政治立场、过往经历、诚信记录等。通过审查的候选人才能参与选举,确保选举的公平性和合法性。
- 选举监督者制度:设立独立的选举监督机构,由多方代表组成,包括政府、社会团体、媒体等。监督者负责监督整个选举过程,确保选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。
投票过程管理制度
- 投票时间规定制度:明确投票的具体时间范围,确保所有选民都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投票。在投票时间内,系统保持稳定运行,防止因技术故障导致选民无法投票。
- 投票操作规范制度:制定详细的投票操作流程和规范,指导选民如何正确进行投票。包括如何注册、登录、选择候选人、提交投票等步骤,确保投票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- 投票异常处理制度:建立投票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,如选民身份被盗用、投票系统遭受攻击等。一旦发生异常情况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采取相应措施,确保选举的正常进行。
结果公布与审计制度
- 结果公布制度:在投票结束后,及时公布选举结果。公布内容包括各候选人的得票数、总投票人数等,并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。
- 审计制度:允许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对选举过程进行审计。审计者可以查看区块链上的所有投票记录,验证选举的合规性和结果的准确性。同时,建立审计结果的申诉机制,确保选举的公正性。
法规保障
数据保护与隐私权法律
- 数据加密与匿名化法律:要求区块链投票系统对选民的个人信息和投票内容进行加密处理,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。同时,采用匿名化技术,使选民的投票行为无法被追溯到具体个人。
- 数据访问与控制权法律:明确选民对其个人信息的控制权,包括数据的访问、更正、删除等权利。选民有权选择性地披露个人数据,并对数据的使用进行授权。
选举安全与监管法律
- 选举安全法律:制定专门的选举安全法律,明确区块链投票系统的安全标准和要求。包括系统的抗攻击能力、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、安全审计等,确保选举过程的安全性。
- 选举监管法律:建立完善的选举监管法律体系,明确政府、选举监督机构、候选人等各方的监管职责和权限。加强对选举过程的监督,防止选举舞弊和不正当行为。
平权保障法律
- 平等参与权法律:保障所有选民的平等参与权,确保每位选民都有权利参与投票,不受任何歧视或限制。对于偏远地区或特殊群体的选民,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。
- 选举结果申诉法律:建立选举结果申诉机制,选民若对选举结果有异议,可以依法提出申诉。相关部门应公正、及时地处理申诉案件,确保选举结果的公正性。
政策执行流程
人民大会代行机构(以下简称 $23$ 人小组)广泛征求民意,在内部制定《草案》,或者社会有关机构或个人向 $23$ 人小组提交议案,经过 $23$ 人小组修订后形成《草案》。《草案》将会于大会前至少 $15$ 天被张榜公示于政府网以及世界公告栏上,并且会有专门设置的咨询点供人民与 $23$ 人小组进行直接交流。在人民大会上,公民可以直接对于《草案》的内容进行质疑(匿名,但是如果言论不当会被溯源并且剥夺三年政治权利),$23$ 人小组应当进行解释。最后公民对于该政策的条目进行表决,投票否决政策的全部或部分条目(超 $50\%$),之后《草案》进入为期一年的试运行期。公民可以通过网站或线下对政策运行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。在下一届公民大会上,$23$ 人小组应当对于上一年的政策进行报告,若公民大会没有投票驳回则政策成为正式条例。之后仍然会保留意见反馈渠道,并且所有公民仍然可以在大会开展 $15$ 天前在一个网站上提交自己的议案,可以开启投票决定是否否决一个政策,在一个正式政策连续两年被启动投票但未被驳回,该政策会进入一个五年的保护期,在此保护期内,该政策不能被启动投票驳回。
与其他世界的“流通”
我们与位于湘江流域的混合重组建立了科技和贸易的联系,我们两个组的科技分别是可控核聚变(包括便携化)和常温超导体。我们两个组的技术将对对方开源,并且两个世界允许较为自由的人员流通(签证的审批流程相较于其他世界缩短),并且两个世界在交通、测量单位等方面上将会高度统一。我们两个世界的能源都非常依赖水电